4处海洋牧场囤实“蓝色粮仓”!威海高新区全力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_报资讯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向高新区初村镇北海海域望去,平静的海面上飘着一个浮台,它所搭载的观测网系统于6月27日正式投入使用。该系统在水面上下都布设了“耳目”,不光能看到鱼的“高清”图像,还能实时监测海水溶解氧、温度、Ph值等参数,为科学养殖提供重要参考。
这里是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,也是高新区“蓝色粮仓”之一。近年来,高新区共获批4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,均以投礁型海洋牧场为主,以尊重自然法则、投放人工鱼礁、改良海洋生态环境为核心特色,建成海洋牧场观测网或智能化检测系统,集成海洋牧场生态、生产、安全、宣传等信息,全方位展示海洋牧场建设成果,实现“可视、可测、可控、可预警”。
海水养殖产量年增长约4%以上,其中,海参年产量约400吨,扇贝、牡蛎等年产量约1.5万吨……自2020年6月以来,高新区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,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、生长、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,增殖养护渔业资源,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,持续耕牧“蓝色粮仓”。
“以前养海参都得住在船上,日夜盯着,现在坐在办公室里看观测网系统就行了。”在威海华瀚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世峰看来,海洋牧场的建设推着企业不断往前走,加快了企业从传统渔业向“智慧渔业”转变的步伐。
近日,在双岛湾海域瑜泰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,人工鱼礁正在有序投放,这里将累计投放近4.8万空方的人工鱼礁,为海洋生物筑起一个个“新家”。岸边的育苗室里传来一个好消息:威海瑜泰水产有限公司在今年春天培育的3万多斤刺参优良品种“东科1号”深受市场欢迎,目前已全部售罄。
在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过程中,高新区通过资金扶持、政策引导等方式,不断调动养殖主体积极性,修复海洋生态,提升水产种业质量,做强渔业“芯片”。
“‘东科1号’是我们与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,它抗病能力强、耐高温、生长速度快。”威海瑜泰水产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孙文强说,企业还建设了单环刺螠水产原种场,与中国海洋大学展开产学研合作,建立了900亩种质资源保护区,年保存原种亲螠15000头,培育单环刺螠苗种1500万头。
“我们把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与资源保护和增殖、调整捕捞作业布局等有机结合起来,大大改善了区域渔业资源衰退和海底荒漠化问题,还能解决部分渔民、渔船的出路问题,增加渔民收入。”高新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将不断扩大休闲渔业产业规模,打造生产标准化、服务集约化、功能多样化的现代休闲渔业产业集群。
既做好传统渔业“减法”,又做好海域生态环境“加法”。如今,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高新区徐徐展开。(Hi威海客户端记者 于淑仪)
标签:
- 01 北京封管控区实行“10+4”政策 有新增病例及阳性点位“一小区一策”
- 02 北京丰台梳理岳各庄市场配送接货人员台账 严防疫情外溢传播
- 03 北京18日区域核酸筛查均为阴性 弹窗人员采样窗口1管十混一阳性
- 04 山西:12个部门联动破解药品短缺瓶颈
- 05 北理工房山分校累计确诊11例 除病例外校内人员均转至集中隔离点
- 06 天津市防指发布第12号通告:21日进行全市全员核酸检测
- 07 北京市民核酸检测为何三轮又三轮?专家权威解答
- 08 (上海战疫录)直升机成功跨区域急救转运 常州危重症患者上海获救
- 09 宋代古法修缮技艺为平遥古城墙“穿上旧衣”
- 010 “健康的样子”儿童绘画作品征集活动启动